2.为什么说贵州的气候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贵州自然资源有哪些?
1、
2、为什么说贵州的气候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一、气候资源概况贵州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境内中部隆起,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亘于四川盆地、重庆山地、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加以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蜒,致使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在山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却特别明显。冬半年由于北有秦巴山系阻挡,南下冷空气多半绕道两湖盆地由偏东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静止锋,西部威宁、盘县一带经常处于锋前位置,故冬季多晴朗天气,省的中部、东部正好处于锋后,故冬季多连阴雨天气。夏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往往在东部连晴干旱,而西部却暴雨频繁。在副热带高压北跳的同时,雨带也随之北移,此时省内旱涝交替发生。全省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毫米,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夏季全省多微风,且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凉风习习,再热也不觉得闷,是全国难得的亚高原度假旅游胜地。从贵州的湿度来讲,贵州夜雨比较多(白天晴),全省森林对保持水气有很好的作用,晚上降雨后,白天蒸发一点,一般人体最适宜的湿度条件是45%到70%之间,贵州夏季平均湿度大约在65%左右,这很适宜人们出行,就是走到哪儿都会觉得很清爽。据科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气候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45%至70%之间时,人体最感舒适。显然,贵州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持续整个夏季。由于贵州、云南静止峰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贵州夏夜雨湿凉爽、白天晴和多云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紫外线的入侵,使到贵州的游人晒不伤、晒不黑,女士皮肤白皙水灵,男士肤色适中健康。二、气候资源种类特殊的地带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宜人气候。贵州气候从北至南跨越了两个大的气候带,温带、亚热带,它具体又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四个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望谟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10℃积温大于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4500-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0--5℃。北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温3500-4500℃;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极端最低气温-20--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及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10℃积温小于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2℃;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20℃。三、气候资源优势贵州夏无酷暑,春温秋爽,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域之一。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9%,青山绿水,景色秀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在春夏季节,全省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150毫米,丰沛的降水不仅使全省山区的溪水长流不断,山泉终年不竭,而同时晴雨的变幻使得喀斯特山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1、气象景观1)大气中的光象。光,主要指阳光和月光,包括朝霞、旭日、夕阳、虹、晕、华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光象。2)雨雪景观。在大自然形成降水过程中,可以产生云、雾、雨、雪等多种景观。3)与风有关的气象景观。游客可通过感官感受其美。如“春风杨柳”、和“红枫秋月”、“苗岭松涛”等都会给人们以舒适美悦的感觉。
2、气象类型1)避暑型气候:将贵州省避暑旅游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山地型,如梵净山、雷公山、斗蓬山;B湖滨型,如威宁草海、红枫湖,百花湖;C高原型,如龙里草原夏无酷暑而成为避暑胜地。2)夜雨昼晴型气候:贵州6——9月大多是夜雨昼晴,夜雨好休息,昼晴便于观光旅游。
3、气象、气候的特点1)多变性和速变性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变幻无穷,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都说明气象和气候的多变性,其速变性则多体现在雾、雨、闪电、光等要素上,典型的景象如日出、霞光、夕照等,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2)背景性和育景性气象要素虽然有直接观赏价值,但在许多时候,它都不象地貌那样具体形象,富有实体感,也不象水景、花木景那样直观,可以体验,因而常成为人们观览其它风景的背景和借景加以利用。此外,气象气候还具有适景、育景的功能,即在不同的气候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气象气候具有育景功能。3)节律性和导向性由于气候的年月周期性变化,旅游活动亦随气候变化同样出现淡季、旺季的节律变化和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变化。例如夏季,位于炎热地区的人们向高原气温凉爽的地区流动;冬季,位于严寒地区的人们向温暖阳光的地方移动,这种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就是受气候节律变化影响的结果。
4、季节1)贵州春季是从3月份至5月份,春季来临时,万木复苏、鲜花盛开、各地生机勃勃。春季光照、气温、降水同步增长,植物繁茂,林木葱郁。尤其是春雨开始后河湖水盈欲溢,树木长出嫩叶,青山滴翠,倒映其中,碧蓝可喜,是人们踏青游玩的最佳时节。2)夏季 贵州的夏季是从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的温和宜人的天气为主。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晚气温温和,日温差较大。3)秋季 10月份至12月份是贵州的秋季。虽然气温要比夏季低一些,但天气依然不错。全省本地的植物是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不少落叶树。多彩的树叶装扮出贵州秋季的美景。4)冬季 贵州的冬季为1月份至2月份,全省大部地区的气温有所下降,但无严寒,仍是旅游的好时节。
2、贵州自然资源有哪些?
一、贵州气候 贵州省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境内中部隆起,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亘于四川盆地、重庆山地、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加以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蜒,致使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在山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却特别明显。冬半年由于北有秦巴山系阻挡,南下冷空气多半绕道两湖盆地由偏东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静止锋,西部威宁、盘县一带经常处于锋前位置,故冬季多晴朗天气,省的中部、东部正好处于锋后,故冬季多连阴雨天气。夏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往往在东部连晴干旱,而西部却暴雨频繁。在副热带高压北跳的同时,雨带也随之北移,此时省内旱涝交替发生。 全省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毫米,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夏季全省多微风,且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凉风习习,再热也不觉得闷,是全国难得的亚高原度假旅游胜地。从贵州的湿度来讲,贵州夜雨比较多(白天晴),全省森林对保持水气有很好的作用,晚上降雨后,白天蒸发一点,一般人体最适宜的湿度条件是45%到70%之间,贵州夏季平均湿度大约在65%左右,这很适宜人们出行,就是走到哪儿都会觉得很清爽。据科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气候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45%至70%之间时,人体最感舒适。显然,贵州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持续整个夏季。由于贵州、云南静止峰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贵州夏夜雨湿凉爽、白天晴和多云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紫外线的入侵,使到贵州的游人晒不伤、晒不黑,女士皮肤白皙水灵,男士肤色适中健康。气候资源种类 特殊的地带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宜人气候。贵州气候从北至南跨越了两个大的气候带,温带、亚热带,它具体又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四个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望谟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10℃积温大于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4500-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0--5℃。北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温3500-4500℃;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极端最低气温-20--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及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10℃积温小于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2℃;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20℃。气候资源优势 贵州夏无酷暑,春温秋爽,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域之一。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9%,青山绿水,景色秀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在春夏季节,全省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150毫米,丰沛的降水不仅使全省山区的溪水长流不断,山泉终年不竭,而同时晴雨的变幻使得喀斯特山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气象景观 1)大气中的光象。光,主要指阳光和月光,包括朝霞、旭日、夕阳、虹、晕、华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光象。 2)雨雪景观。在大自然形成降水过程中,可以产生云、雾、雨、雪等多种景观。 3)与风有关的气象景观。游客可通过感官感受其美。如“春风杨柳”、和“红枫秋月”、“苗岭松涛”等都会给人们以舒适美悦的感觉。气象类型 1)避暑型气候:将贵州省避暑旅游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山地型,如梵净山、雷公山、斗蓬山;B湖滨型,如威宁草海、红枫湖,百花湖;C高原型,如龙里草原夏无酷暑而成为避暑胜地。 2)夜雨昼晴型气候:贵州6――9月大多是夜雨昼晴,夜雨好休息,昼晴便于观光旅游。气象、气候的特点 1)多变性和速变性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变幻无穷,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都说明气象和气候的多变性,其速变性则多体现在雾、雨、闪电、光等要素上,典型的景象如日出、霞光、夕照等,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2)背景性和育景性 气象要素虽然有直接观赏价值,但在许多时候,它都不象地貌那样具体形象,富有实体感,也不象水景、花木景那样直观,可以体验,因而常成为人们观览其它风景的背景和借景加以利用。此外,气象气候还具有适景、育景的功能,即在不同的气候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气象气候具有育景功能。 3)节律性和导向性 由于气候的年月周期性变化,旅游活动亦随气候变化同样出现淡季、旺季的节律变化和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变化。例如夏季,位于炎热地区的人们向高原气温凉爽的地区流动;冬季,位于严寒地区的人们向温暖阳光的地方移动,这种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就是受气候节律变化影响的结果。季节 1)春季 贵州的春季是从3月份至5月份,春季来临时,万木复苏、鲜花盛开、各地生机勃勃。春季光照、气温、降水同步增长,植物繁茂,林木葱郁。尤其是春雨开始后河湖水盈欲溢,树木长出嫩叶,青山滴翠,倒映其中,碧蓝可喜,是人们踏青游玩的最佳时节。 2)夏季 贵州的夏季是从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的温和宜人的天气为主。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晚气温温和,日温差较大。 3)秋季 10月份至12月份是贵州的秋季。虽然气温要比夏季低一些,但天气依然不错。全省本地的植物是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不少落叶树。多彩的树叶装扮出贵州秋季的美景。 4)冬季 贵州的冬季为1月份至2月份,全省大部地区的气温有所下降,但无严寒,仍是旅游的好时节。二、自然资源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
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
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
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
6、78亿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矿石、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
26、8矿石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资源储量
23、33万金千克,居全国第十位,是中国新崛起的又一黄金资源基地。 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
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
34、9%,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
2、1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
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
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GFDA
3、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贵州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战国为楚黔中和且兰、夜郎地,秦置黔中郡和象郡,汉属荆、益两州,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现辖有3自治州、3地区、3地级市、10县级市、56县、11自治县、2特区。50多个市县及黄果树风景区对外开放。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省会贵阳。梵净山和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区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经济贵州共有耕地2800多万亩,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二熟耕作制。粮食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左右,以稻米、玉米为主;稻米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经济作物以油菜、烟草最重要,其它经济作物有棉花、苎麻、甘蔗、甜菜等。本省是我国四大烟区和四大作蚕生产区之一。贵州烤烟以特优著称本省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清水江、都柳江、赤永河流域和梵净山区。以产杉、松为主,是全国的重要杉木产区之一,锦屏的杉木驰名全国。果品主要有黄梨、柑桔、苹果等。本省矿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汞、煤、磷、铝、铅、锌、铁、锑等。传统手工业品以玉屏箫笛、岑巩的“思州石砚”、民族花边、金瓜盆桶、蜡染、大方漆器、平塘县牙舟陶器等著名。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汞、硅石、压电水晶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磷第二位,全省86%以上的县地下有煤。在国土开发的全国19个重点地区中,贵州有两个。其一是六盘水一攀西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将带动川、黔、滇三省的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的发展;其二是乌江流域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区,是贵州振兴经济的希望所在。黔酒、贵烟、军工企业在全国均占有一定的优势。
3、珍稀植物资料
稀有植物 1984年7月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我国有珍稀植物354种(其中有一个亚种,21个变种)。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八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43种,三级重点保护植物203种。 珍稀植物,仅指分布地区狭小,或广而零散,生态环境比较独特,主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中国独有特产植物,包括世界上已经灭绝,只有在中华大地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孑遗树种。 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中国的特产,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 (1)古稀的活化石——水杉、银杉、秃杉 木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水杉是世界名贵的孑遗树种,被称作中国植物的活化石。1948年正式公布于世,震动了整个植物界,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上重大发现。水杉在一亿多年前中生代上白垩早期,曾遍布欧、亚与北美洲,可是当距今约250—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巨大的冰川吞没了古老的水杉,使它在地球上几乎绝灭,只有我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水杉才得以幸存下来。 水杉是高大落叶乔木,属于杉科,水杉属。树可高达35—40米左右,树干笔直圆满,大枝不规则轮生,横展叶交叉对生,小枝下垂,叶子羽状。雌雄同株,球果下垂,种子扁平。1941年首次在四川万县磨刀溪(今划归湖北利川)发现的一株,高35米,径围七米多,枝叶繁茂,枝条层层舒展,有400年高龄,仍在传宗接代。中国水杉的科学鉴定人之一胡先驌[s)诉]博士,1962年曾作《水杉歌》:“纪追白垩年一亿,莽莽坤维风景丽;水杉斯时乃特立,凌霄巨木环北极;三纪山川生巨变,大地遂为冰被覆;众芳逋[b&布平声]走入南荒,万汇沦亡稀剩族;仅余川鄂千方里,孑遗残留弹丸地;亿年远裔今幸存,绝域闻风剧惊异;群求珍植遍遐疆,到处孙枝郁莽苍;近有银杉堪继武,已见泱泱飘汉帜。”此诗歌颂了中国科学工作者不断有所发现自立首创的惊人之举,使得史前“劫后余生”的古老水杉展现在人类面前。水杉由于树姿优美,枝叶密茂,春来嫩袅,夏至青葱,秋季金黄,临冬转红,四季变色,成为优美的观赏植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向中国索取水杉树苗,已传播到欧美亚非50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称之为“再生复活树”。 我国原有的野生水杉仅分布在湖北利川、四川石柱、湖南龙山少数弹丸之地,但由于水杉适应性强,加上不仅有观赏价值,并且是木质致密的良材,所以目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均引种栽培,使人得睹水杉的风采。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银杉又名杉公子,是20世纪50年代继水杉之后发现的又一活化石植物(即《水杉歌》中所提“近有银杉堪继武”)。人们称颂银杉为植物“熊猫”,林海“珍珠”,它是目前仅存于中国的孑遗树种。银杉在1000万年前曾广布于欧亚大陆,但在距今25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气温剧变,冰川覆盖。唯有我国西南因地处低纬度,又有群山屏障,阻挡了冰川的侵扰,使古老的银杉幸存。中国首次发现银杉于广西龙胜花坪,为该省植物研究所钟济新先生所见,1957年陈焕镛、匡可任两位教授为它确定了科学名称。不久,在四川金佛山、贵州的道真、湖南的新宁又发现少量的银杉树。银杉一般分布于海拔900—1800米多雾的石灰岩地区,生长在山脊或悬崖陡坡,要求温暖的向阳坡。 银杉属松科,银杉属,为常绿乔木。干体高大,约有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翠叶常青,叶线形,下边有两条银白色气球带。当微风吹动,远远望去犹如闪闪发光的银白色珍珠,故名银杉。雄球花大于雌球花,雌雄同株。球果当年成熟,初直立,逐渐下垂。银杉木质坚硬,耐腐蚀,入土不易朽烂,是建筑业和造船业的优质木材。银杉不同于水杉,适应性差,对生态环境要求特殊,留恋故土,难于传播,迄今只局限在中国西南少数深山老林中,我国已在广西龙胜花坪建立银杉自然保护区,大力保护这种最珍贵稀有的树种。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秃杉又名西南台杉,是世界上有名的高龄老树之一,是我国独有珍贵孑遗树种。秃杉为高大的常绿乔木,树高一般有几十米,是三杉中最高的树木,径围粗壮在二米以上。树冠似塔,雄伟壮观。秃杉是长寿老树,有些活了有三四百年仍然青春焕发,枝叶茂盛,有的竟是“千岁爷”。秃杉枝条细长而下垂,叶螺旋形排列,呈锥形。雌球花单生枝顶,而雄球花却数个簇生枝顶。球果小,种子扁平,树皮十分特殊,浅裂成不规则长条状,若剥开数米竟然不断裂。木材质地良好,有香味和光泽,是上等木料,可作枕木、电杆、桥梁木、高级家具。 秃杉分布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地区的怒江、独龙江流域,海拔在1700—2700米之间的山区。其他在贵州雷公山、湖北利川星斗山也有零星分布。近年来,对秃杉进行人工栽培,生长较迅速,能成为人工林。 (2)森林巨人——望天树 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又叫擎天树,顾名思义,树木参天,顶天立地与天相望。形如大伞,故又叫伞树。植株一般高达60米,个别达80米,有20层楼房那么高。树干修长通直,高耸入云,气魄雄伟,不同凡俗。望天树属龙脑香科,是常绿巨形乔木,叶互生,花序多为总状,通常顶生,两性花,不明显,果实为卵状椭圆形坚果,外被茸毛,果翅五枚,是由缩存花萼增大而成,每年5月开花,9月果熟。 望天树是当前亚洲最高的树种之一。1975年我国林业科学家首次发现,属中国特有的树种。望天树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南腊河上游,为热带北缘的湿性季雨林区。一般长在700—1100米低山山谷及沟谷地带。在这森林巨人的脚下,盘踞着四一六条大板根,好像大伞的“托把”。每当“干季”来临老叶子脱落,新叶随即发嫩芽,并抽出花序,永远是常青大伞,供人们“大树底下好乘凉”。 (3)白鸽子树——珙桐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Baillon)又叫水梨子、水冬果、鸽子树。是中国独有的孑遗树种。相传西汉王昭君远嫁到塞外,日夜思念家乡父老(湖北秭[z!紫]归县),便每月写一封家信,系在白鸽脚上飞回家乡。白鸽不辱使命,穿过千山万水飞到家乡时已十分疲劳,就栖息在珙桐树上,顷刻化为千百朵展翅欲飞的鸽子花。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珙桐树早在史前100万年前已广布世界各地,到了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寒冷严酷冰雪天气濒临灭绝,只在我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部分山区劫后余生保存下来。 珙桐是落叶乔木,植株高达30米。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花为杂性花,由多数雄花和一两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如一对翅膀。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黄绿色的柱头像鸟喙。每当春季珙桐花盛开,山风吹佛,万花飘动,恰似群鸽飞舞。和平的鸽子在飞翔,中国珍贵的白鸽子树,已引种到欧美一些国家。 珙桐结果实容易,育苗较难,对其生态环境应大力研究,重点保护。珙桐不仅是世界名贵观赏植物,也是上等木材,其纹理细密,质地轻而坚,可作工艺品原材料。(4)羽毛大伞——桫椤 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又名树蕨,属蕨类植物,桫椤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 桫椤的乔木树干高三一八米,茎如柱直立向上,径围有20厘米左右。叶柄长呈暗紫色,长着浓密小刺,叶片大长一—二米,宽有一米,三回羽状深裂,小羽片线状披针形,宛如一把羽毛大伞撑开。茎干可作中药,叫“龙骨风”,有驱风散湿、强壮筋骨的功效。 桫椤分布于台湾、广东、贵州和四川海拔1000米以下的阴湿地带,生长在林中及溪边阴潮地上。 桫椤是中国珍贵稀有植物,是与恐龙同期罕见的古森林遗迹,对于古地质、古地理及土壤植被进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86年我国在贵州赤水县建立了桫椤自然保护区。 (5)秀丽的金花茶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是山茶科中一种稀有珍贵观赏植物,被列为我国特产独有的著名花卉。1960年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南宁地区首次发现,成为茶花家族中的一枝新秀,且因其金黄色而独树一帜。世界上的茶花虽千姿百态,品种繁多,有粉红、大红、紫红、白色,唯独缺少黄色。我国新发现的金花茶,花冠金黄,具有蜡质光泽,晶莹油润,玲珑剔透,压倒群芳。盛开的鲜花,秀丽雅致,花冠似壶、碗、杯,形体各异,光彩夺目。 金花茶是常绿小乔木,高二—五米,树皮呈浅灰黄色,叶片深绿。分布在海拔100—200米低缓丘陵,生长于排水良好的阴坡和土质疏松的溪水边。野生金花茶只分布在广西南宁地区邕[y#ng拥]宁县及邻近地带。1986年我国在广西防城县境内建立了金花茶自然保护区。金花茶是一种色泽能遗传不变的植物物种资源,园艺界称它是国际茶花家族的“宠儿”。用人工培育、杂交,还创造出许多新的花色品种。此外,金花茶经济价值高,叶和花可入药,医治外伤、溃烂疮、痈[y#ng拥]。花还可治妇女病。平时,人们用叶及花泡茶,味道香甜适口。种子可榨油。木材质地坚硬,常用来制作雕刻工艺品。 (6)百草之王——人参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我国特产的贵重药材,人称“百草之王”。我国是世界上发现人参最早的国家。人参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上,秦汉时期人们已服用人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本草》均有关于人参性质和特效功能的记载,列为上等滋补药材。 人参原名“蓡”,《说文解字》载:“蓡,药草,出上党。”《吴普本草》载:“人参,一名土精,精者是也。”人参古代还叫人精、地精、人祲、人祥之类。一般因其形体似人形通称人参,俗名棒槌。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五加科。植株有30—60厘米高,主根粗壮,肉质,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下部有分枝,外皮是浅黄色。掌形复叶轮生茎顶端,伞形花序,呈淡黄绿色,浆果形核果,扁球形,成熟时是鲜红色。人参多分布于海拔数百米高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杂木林下。野生人参原产地是山西上党地区,故称上党人参。后因滥伐森林,破坏了人参的生态环境,近于绝迹。而今野生人参主产地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深山老林中。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林中,低矮的丘陵阴坡和灌木丛下有深厚的腐殖质土壤,适宜野生参生长发育,因其名贵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著名的人参之乡是吉林省抚松县,用人工栽培的人参质地良好,行销国内外。 除以上八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外,尚有346种二级、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著名的有高大伞形的古老的银杏树、美丽多姿的台湾杉,挺拔秀丽的金钱松、伯乐树,广西元宝山冷杉,云南贡山上的三尖杉,可提取抗癌药的海南粗榧,神农架的千年铁杉,汉中圣水寺的汉桂,昆明黑龙潭的唐梅,台湾阿里山的神木“桧树”,都是中华大地的绿色文物。
4、哪种土可以被成为水稻土蚂蚁庄园?
铁线蕨(学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是铁线蕨科。铁线蕨属陆生中小形蕨类植物,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柄长纤细,栗黑色,有光泽,叶片卵状三角形,尖头,基部楔形,羽片互生,斜向上,长圆状卵形,圆钝头,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孢子囊群横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缘;囊群盖长形、长肾形成圆肾形,淡黄绿色,孢子周壁具粗颗粒状纹饰,处理后常保存。|铁线蕨世界种。广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北京等。常生于流水溪旁石灰岩上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铁线蕨适应性强,栽培很普及的绿植之一,茎叶秀丽多姿,株型小巧,很适合小盆栽种植用来点缀家居窗台等地方。|陆生中小形蕨类, [2] 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铁线蕨|铁线蕨(5张)|叶远生或近生;柄长5-20厘米,粗约1毫米,纤细,栗黑色,有光泽,基部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厘米,宽8-16厘米,尖头,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多为二回羽状,中部以上为一回奇数羽状;羽片3-5对,互生,斜向上,有柄(长可达
1、5厘米),基部一对较大,长
4、5-9厘米,宽
2、5-4厘米,长圆状卵形,圆钝头,一回(少二回)奇数羽状,侧生末回小羽片2-4对,互生,斜向上,相距6-15毫米,大小几相等或基部一对略大,对称或不对称的斜扇形或近斜方形,长
1、2-2厘米,宽1-
1、5厘米,上缘圆形,具2-4浅裂或深裂成条状的裂片,不育裂片先端钝圆形,具阔三角形的小锯齿或具啮蚀状的小齿,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缘或两侧具有啮蚀状的小齿,两侧全缘,基部渐狭成偏斜的阔楔形,具纤细栗黑色的短柄(长1-2毫米),顶生小羽片扇形,基部为狭楔形,往往大于其下的侧生小羽片,柄可达1厘米;第二对羽片距基部一对
2、5-5厘米,向上各对均与基部一对羽片同形而渐变小。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干后薄草质,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轴、各回羽轴和小羽柄均与叶柄同色,往往略向左右曲折。|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横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缘;囊群盖长形、长肾形成圆肾形,上缘平直,淡黄绿色,老时棕色,膜质,全缘,宿存。孢子周壁具粗颗粒状纹饰,处理后常保存。|条裂铁线蕨,该变型主要以末回小羽片顶端深裂成一些条状的裂片而与原变型区别。|分布于中国中国福建、广东(乳源)、广西(桂林、武鸣、岂宁)、湖南(慈利、永绥、武岗)、四川(峨眉山、乐山、宝兴、南川、涪陵、缙云山、泸县)、贵州(黔清、赤水)、云南(麻栗坡、屏边、贡山、永仁)、北京。生境同原变型,海拔700-1500米。也分布于越南及日本。|铁线蕨是世界种。在中国广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也广布于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及亚洲其他温暖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欧洲(英国)。铁线蕨常生于流水溪旁石灰岩上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海拔100-2800米。|分株:四季均可。宜在春季萌芽前结合换盆进行。操作时,将植株磕出,用手扒开根土,切断根茎,分成数丛,注意少伤根系,再用培养土分别栽植到合适的盆中,浇透水,提高空气湿度,遮光,避免风吹,置于温暖的阴湿处。|孢子:先用塑料袋将叶片套好,待孢子成熟时连叶片摘下,将孢子轻轻收入袋内。孢子播种的基质采用腐叶土、园土及净沙混合物,其比例为2:1:1。播种时,将孢子均匀地撒于浅瓦盆内,不覆土,加盖玻璃,并将盆底浸入水中,让水从盆底孔渗入,直至盆土湿润。在24-27℃、相对湿度80%、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的条件下,15-30天萌发。萌发后,每天喷水2次,连续喷7-10天。当叶片长至3-5厘米、具4-6片叶时,经炼苗后定植于小瓦盆中,再进行常规管理。|温度与越冬:铁线蕨喜温暖,白天适温为21-26℃,夜间适温为10-15℃,低于5℃时,叶片会受伤害,低于0℃则地上部枯萎。为了安全越冬,在初霜前要将盆栽的植株搬到室内或温室中。另外,铁线蕨不适应夏季的骤然高温及干旱,夏季应采取遮光、喷雾降温措施,并保持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光照和遮光:铁线蕨忌直射而高热的强光,喜散射光。因此,宜生活在荫蔽的环境中,否则,叶片易焦枯。|湿度与浇水:铁线蕨喜湿润环境,整个生长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幼苗期更需较高的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盆底垫1个浅水盆对其生长有利。浇水时宜用钙、镁离子少的软水,例如雨水、河水和湖水。自来水需先困1-2天,等氯挥发后再使用。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浇水次数宜逐渐增加,早晨或中午浇水;夏季为生长旺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清晨或傍晚浇水;秋季生长缓慢,逐步减少浇水;冬季控制盆土湿度,中午前后浇水。生长期需天天浇水和进行叶面喷雾。|土壤与施肥:铁线蕨栽植的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水为佳。用菜园中的中性土、偏酸性含石灰质的沙质壤土进行栽植,也可用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栽培,还可采用腐熟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比例配制,加少许石灰或旧墙灰配制的混合土效果更佳。因为铁线蕨喜钙质,经常施用钙质肥料或在盆中加入豆饼渣、骨粉、碎蛋壳,对其生长有利。生长期要每20-30天浇1次稀薄的液体肥,但肥水切勿溅到叶片上,以免引起叶片枯黄。|观赏:铁线蕨株型小巧、形态别致,适宜小型盆栽,点缀山石盆景,置于案头、窗台、矮柜之上,清秀洒脱;或置于门厅、走廊、台阶,也可悬吊布置;还可切取插瓶,配以鲜花陪衬,成为切花或干花的理想材料。在江南园林中,用来布置假山缝隙和背阴屋角。|。